服务区是高速公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一个在高速公路上提供司乘服务的区域,一个场所,服务区的有效运营和优质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高速公路的社会服务价值。社会发展的四次革命阶段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智慧服务区管理需以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利用AI的主动思维模式替代传统服务区的被动管理模式,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智慧服务区的建设是让高速公路上具备高级思维能力的服务场所。
在智慧交通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其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实际难题。当前,服务区在获取周边路况信息方面存在盲区,缺乏对断面流量和入区车流的有效监测,导致车辆入区比例难以掌握,限制了对车流趋势的分析与运营优化。同时,服务区内部的关键管理数据尚不完善,“两客一危”车辆及国网充电桩等重点数据缺失,影响了对重点车辆的精准监管与新能源设施的合理布局。除此之外,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也存在上传不稳定、掉线频繁等技术瓶颈,跨平台传输与视频解码延迟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系统的响应滞后。在此背景下,推动服务区向智能化升级,借助人工智能重构管理模式,正是实现从“设施”到“服务”的关键转变。
智慧服务区建设属交通部新基建行动方案重点工程之一,涵盖高速公路上所有服务区,工程依据服务区运行情况,将服务区划分为复合功能型、中心型、普通型3类,按不同标准开展服务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终端设备分为监测传感、信息发布、综合服务管理等类型。通过部署卡口抓拍单元、监控、客流统计机、事件检测摄像机、传感器、报警等硬件终端设备,完成服务区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
软件平台通过建立运行监测、商业管理、运营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协同办公、联动管理、大数据分析、多维智慧展示、智慧决策及移动APP等系统模块,实现服务区物业管理、能源管理、信息发布、司乘评价、运营分析等全业务全过程的数字化,做到以支撑智慧决策为核心,以数据资源平台为基础,面向服务区运行管理、商业服务、司乘服务等业务需求,实现“精细化”运行管理、“精准化”商业服务、“品质化”出行服务。
畅通信息服务渠道,提升司乘出行体验;增强安全管控能力,保障司乘出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司乘出行满意度。
提升用户消费意愿,提高经营效益;提高服务区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信息服务触达率提升;公共安全事件数量降低;交互式公众服务响应率提升;提升满意度收集与反馈效率。
提升感知设备覆盖率;实现在线作业转化率;车流、客流、准确率提升;事件自动处置比提升。
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分析数据化支撑率;报表计算效率提升;事故隐患分析准确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