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业务形态日益多元且复杂,金融机构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满足业务的灵活部署,还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与此同时,国家正在持续推进IPv6网络的深化应用,强调以IPv6为核心驱动力,升级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互通能力。在此背景下,金融行业骨干网络的建设正加快从传统架构向IPv6+演进,其中以SRv6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成为金融机构实现网络升级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路径。
为顺应监管合规、数字化转型及信创政策的多重要求,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构建一张具备信创自主、安全可控、简洁高效、智能演进的新型骨干网络,实现对传统架构的全方位重塑。
然而在迈向IPv6+与信创化演进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
一、信创化适配压力加大
当前骨干网多基于非信创架构,无法满足信创政策下“软硬件自主可控”的合规要求。新一代骨干网需从设备选型、操作系统到关键协议栈,全面适配信创技术体系,构建安全可信的骨干网络基础。
二、IPv6+架构升级紧迫
传统网络仅支持IPv4单栈,难以满足未来网络协议发展的需求。新一代骨干网需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具备IPv6原生业务承载能力,满足未来全场景网络演进要求。
三、资源集约化运维转型
过去以业务属性划分多张物理网络,导致网络资源碎片化、运维成本高。客户希望通过一张融合承载网,统一提供高可靠、高可用的骨干服务,实现物理资源和管理工具的集中化、集约化,显著提升网络运维效率。
四、流量调度灵活性不足
面对突发业务高峰,传统网络线路负载难以动态均衡,仅依赖QoS保障关键业务,缺乏对应急业务流的精细调度能力。客户亟需引入流量工程(TE)能力,实现链路资源的全局优化调度,提升业务敏捷性和网络利用率。
五、可靠性与收敛速度待提升
当前IGP路由协议在大规模网络中收敛时间较长,FRR技术虽提供备份路径,但灵活性有限。客户希望提升网络的故障快速收敛和自愈能力,构建具备高稳定性与高鲁棒性的核心承载网络。
六、架构扩展能力不足
传统骨干网以多平面、分散架构为主,扩展过程复杂、成本高。新一代骨干网应具备核心、汇聚、接入节点的横向扩展能力,支撑业务快速发展与节点弹性部署。
七、运维复杂度高
传统网络依赖多种协议(如OSPF、MPLS、BGP)人工协同配置,存在配置复杂、故障难排查、策略难调整等问题。客户期待构建架构简洁、调优便捷、自动化水平高的统一承载网。
八、可视化能力薄弱
以SNMP为主的传统监控系统存在采集粒度低、周期长、响应慢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运维对实时性和精准性的要求。客户期望实现业务全路径的流量可视化,提升网络透明度和分析能力。
九、智能化管理滞后
目前骨干网主要通过CLI和脚本方式进行配置,难以适应智能化、自动化运维的需求。客户需引入智能控制器,实现网络的自动发现、统一管理、智能配置和策略下发,迈向全面智能化运维。
针对金融机构在同城及异地业务协同中的高可靠性与高性能网络传输需求,华讯推出“金融SRv6广域网方案”,基于IPv6及SRv6的前沿网络技术,打造新一代“两地三中心”及“多地多中心”业务承载骨干网。该方案聚焦信创化、IPv6+演进、资源集约化、灵活调度、高可靠性、可扩展性、架构简化、可视化及智能化九大核心能力,全面提升金融行业跨数据中心网络的服务保障能力,为关键业务提供坚实、稳定、可演进的通信底座。
该方案采用“三层解耦、分层优化”的广域网结构模型,具体包括:
核心层:采用Full-mesh+双平面结构,构建高可靠、高带宽的顶层互联网络,实现区域间业务高速互访与故障快速恢复,保障主干传输通畅稳定。
汇聚层:按物理位置划分节点,并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差异化汇聚,实现各类业务的灵活收敛和有效隔离,统一接入核心广域网。
接入层:以业务归属或地域属性为维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接入,满足金融系统对多样业务终端的部署与扩展需求。
架构优势与适配性
该目标网络模型以DC与广域网松耦合为设计理念,通过分层解耦与模块化建设,使业务承载更加灵活。其架构高度契合大多数金融机构在骨干网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既适用于“两地三中心”的合规架构场景,也具备面向“多地多中心”平滑演进的技术能力。
通过该方案,金融客户可在确保业务连续性和安全合规的同时,实现网络架构的自主可控与智能演进,为未来业务的多元拓展与数智升级夯实网络底座。
骨干网流量分级管理,优先保障关键业务,在设备,线路,隧道,引流四个层面保障骨干网流量路径可靠;利用IFIT随流监测技术,提升链路故障检测能力,保障业务可靠
通过统一骨干网实现多种业务流量传输,基于控制器实现流量智能调度,充分利用骨干网线路资源,减少链路带宽资源浪费。
摈弃传统人工运维,基于SDN技术,提升整体网络的可视化,自动化能力;基于控制器可实现故障快速定位,自动愈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降低客户的运维成本,推升运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