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构厂商变更难风险高
数十个厂商设备配置语法差异大,工程师需记忆数千条命令,自动化工具依赖人工输入命令,无法理解业务意图;人均年操作百余次变更,人工复核难覆盖拼写错误、格式偏差等低级问题。
-
运维人员经验差异大
资深运维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但新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常需要反复咨询资深同事,这不仅降低了处理效率,还增加了人力成本。
-
运维知识资产未激活
数万份厂商文档、历史工单沉睡在系统中,无法即取即用;大量的运维经验都以非结构化的方式存在,如工单记录、运维文档等。这些经验很难被有效利用,每次遇到类似问题还是要重新查找解决方案。
-
故障告警信息碎片化
告警处理所需内容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经常需要运维人员在多个平台间切换查找相关信息。有时候处理一个告警,需要查阅十几个文档、需跨多个子系统手动关联分析才能找到完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