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交通强国”等战略政策的引导下,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绿色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关键阶段。政策持续推动行业向低碳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明确要求运维模式从传统的高能耗、高人力依赖,逐步迈向高效、环保、智能的新范式。同时,轨道交通行业标准化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以2025年轨道交通峰会为代表的一系列专业平台,持续强调数字化与安全、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促进行业构建智能运维体系的重要外部动力。
然而,当前的传统运维模式面临诸多痛点。一方面,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因漏检或误判造成设备故障,难以应对现代轨道交通系统日益复杂的技术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动车组保有量持续上升,高级修维护成本水涨船高,传统模式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冗余库存和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在双重压力下,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成本管理与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精益化运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运维体系。
但在转型加速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行业在运维效率、数据融合与资源协同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效率瓶颈亟待突破:人工巡检依赖度高,检修流程平均耗时较长,跨部门协同响应时间超8小时。库存周转率低(≤2次/年),备件积压率超30%,需通过MES系统优化资源调度。
数据孤岛问题待解决:EMIS、KMIS等18个系统数据接口不互通,故障排查需多系统切换,影响决策效率。动车组检测数据量达PB级,传统存储与分析能力难以支撑实时健康管理需求。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待提升:需建立转向架、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电子化制造履历,实现工艺参数追溯与质量优化。部署PHM系统预测性维护,采集车门电机转速、轴温等数据降低故障率。
智能检修与资源协同待完善: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产线布局,提升人力与物料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一体化调度平台,整合机务、车辆等多部门资源,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至1小时。
数字化动车所解决方案依托“物联-人联-数联-智联”四层架构进行构建一网统管“王”字型总体架构。
物联:通过物联平台统一接入动车所内的PHM系统、EMIS等设备,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与标准化数据采集。
人联:通过移动化作业设备和APP,实现动车所检修、运用、管理的数字化移动作业。
数联层:整合物联网数据、检修管理系统(如KMIS、HMIS)及第三方系统数据,构建全域数据资产池,解决多系统数据孤岛问题。
智联层:基于数据分析开发动车组全流程追踪、作业效率评价、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应用场景。
智能调度与排程:AI算法基于动车组健康等参数自动排产,效率提升。整合人、设备、股道资源,实现调车与物料分钟级响应,库存周转率提高。
数字化作业管控:移动平台实现检修电子化,减少纸质作业,手册查询高效。MES系统实现焊接参数、工序追溯,提升一次交检合格率。
健康管理与预测性维护:振动分析预测轴承寿命,故障识别准达92%,避停运。受电弓按磨损状态换,降材料损耗。
协同调度与应急响应:一体化调度平台整合多部门,缩短协作响应。物联网标签与算法实现应急物资精准调配,1小时内完成调拨。
运维效率提升
成本控制与资源节约
质量保障与安全提升
绿色低碳的数字化转型